感觉就像拿到了背书。
李二凤出来都喜气洋洋了,还敢拉让卫东回家去吃饭。
让卫东懒得跟她废话,到北较场新城的综合办事大厅去。
依旧还是在自由市场对面的河边路沿,但是把那栋两层楼的临时建筑横着扩张了好几倍。
因为明显随着北较场新城扩张成已经有近万户居民,数万人生活,几家大厂、建筑公司、农贸市场、各种沿街店铺的新兴生活区。
各种市政管理工作都要摆上桌面。
工商税务、卫生医疗。
所以再也不是当年只有七个人,让卫东还经常不在,就六个人负责这片新区的局面。
市里面给了不少编制,在新区中央已经选了处高楼底部二层面积,做了片区警署规划。
现在这边有一栋专门留给警察,光户籍科就有近十人。
毕竟这是个全新的区,绝大部分人都是农转非进来。
人多了就热闹,尤其大多还是刚进城的年轻人,精力旺盛又兴奋热闹。
让卫东看到录像厅都有三家,街边台球桌更是不少。
游手好闲的人影随处可见。
丁海峰已经是所长,点点头给让卫东示意:“刚才看见双排座出去,就知道你回来了,能呆多久,好些工作还是要你来牵头指导。”
他心态端得最好。
认识让卫东早,知道他千方百计都会避免犯错,所以根本不担心让卫东会以权谋私、利用他干坏事。
老婆又不声不响的在食品厂当财务股东,每个月还要去江州参加财务会,跟董雪晴、沈翠月甚至秦羽烨打交道都不少。
让卫东也亲近,偷摸笑着捂嘴传递了信息。
才三十岁上下,跳任地级市市局三把手,丁海峰都吓了一大跳。
但又知道这是因着让卫东得来:“这路走着可就太忐忑了。”
让卫东更乐:“忐忑就对了,待会儿看其他人反应,你明白这职位来源于改革,要是改革出现争论反复,可能就会当铺路石,如果忘乎所以还有把柄在外面,没准儿就直接万丈深渊了。”
丁海峰深有体会:“所以我这几年特别小心。”
让卫东给他出主意:“趁着新区警署还在规划要建设,我建议你做个新式警署,争取在全国拿个改革先进,这局面就稳了。”
丁海峰就不会马上找理由拒绝警署结构是怎么、老祖宗的规矩动不得。
只叹口气:“天晓得你哪来这么灵活的点子,我照着做就是,也别太惊世骇俗。”
其实还是丁海峰当年给让卫东唠叨吐槽的那些警所变化。
更结合了让卫东在HK这个警务之都的感受体会:“你敢信,HK也就六七百万人口,两万多警察!”
也就是三百人里就有个警察。
那北较场新区,万把居民,万把工人、流动人口,也要六七百警察?
丁海峰都吓一跳:“我看港片里面HK黑帮横行还到处是地痞流氓?”
让卫东摇头:“的确有社团,但治安总体还是蛮好的,因为他们执行的是把警力摆上街……”
丁海峰听出来:“加强巡逻嘛,可我们没这么多人手。”
每个警员那都是编制内的财政名额,数量肯定严控。
实际上基层大多都人手吃紧,过劳是常态。
还怎么添加巡逻任务。
让卫东娴熟:“配协勤……不,这时候叫联防队员,是吧?”
丁海峰就反应过来:“哦哦哦,用联防队员来补充人手不足?”
让卫东还是指出了当下和后来规范的区别:“每次必须有正式警员,但可以带上联防队员一起巡逻降低工作强度。”
丁海峰熟悉基层:“虽然联防队员的开支可以用其他经费来调剂,但……人数也不可能太多,如果要达到街面巡逻效果,还是会累得够呛。”
让卫东更明白:“两种办法,现在联防队员大多都是工厂民兵之类抽调给点补贴对吧,这部分补贴可以由建筑公司和卫生巾、玉米厂来承担,其次辖区各单位提倡组织民兵、联防、保安这类队伍,可以支援警方嘛,我这边再给调几辆巡逻车。”
丁海峰不得不兴奋到搓手手:“这么搞,我们这局面确实遥遥领先啊,别人根本学不了!”
全国都还没有巡逻警车的说法,刑警办案能有部212就不错了。
让卫东的目的当然不是仅仅管理好北较场:“有钱才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所以大力发展经济,大力推动保障辖区改革企业发展才是硬道理。”
丁海峰还是很熟悉了:“记者采访、上级询问可以这么说?”
让卫东点头:“试试看呗,但要强调企业合法经营,如果给违法企业担当保护伞,那性质就严重了。”
丁海峰反而笃定:“哦,那我就放心了,一定要在企业合法经营的前提下,警察单位要为改革保驾护航嘛。”
然后让卫东才把后来警署改革那些内部细节比划传授。
老的所里就几个人,要么累得吐血,要么吃喝流油,但后来就分岗责任制,片儿警、刑警、治安、户籍、特勤,哪怕人手不多身兼几职,那也是责任到人,不能轻易插手到别人的工作事务。
如果是大所、分局,人手众多那就更要职权明晰。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警务公开,办事大厅,接警必出等各种规范搞起来。
让卫东当然说起是自己在HK见过:“要不是你现在去HK走一圈,实在是容易触碰规范,说你是去看了触类旁通最简单,要不找本HK警察杂志之类的给你,说是自己琢磨着探索?”
丁海峰使劲挠头:“知道你不会害我,这么做当然也有利于工作,但你……这把自己也撇得太干净了,你就一点不沾?”
让卫东呵呵:“我沾的事儿说出来怕吓着你,尤启立去年在平京市二副局承包了国家方便食品研究中心,本质上就跟他之前那个万商贸易行一样,啥都敢做,我最后不得不在承包合同上签字,算是盯着他别太出格。”
真就是让卫东最不起眼的边角事,都让丁海峰倒吸口凉气:“那我确实觉得这点不算啥,你还是悠着点,山高风大。”
这是老朋友最质朴的提醒,让卫东笑着拍拍肩:“我很小心的……”
正好这时老田、蒋勇他们几个都面带喜色的找过来。
看来都已经分别从自己的系统得到消息:“卫东回来要不要我们几个搓一顿?”
吃吃喝喝这会儿是常态,更主要是三年多以前,让卫东召集大家搞这个新开发区的时候,可没想到几乎人人都能弯道超车。
肯定值得庆祝下。
更有种大家伙儿要齐心协力共创未来的感觉。
多年后的保安都会觉得不妥:“当年我们聚餐吃一顿没问题,现在就有点拉帮结派搞小团体的意思了,我也没资格提点各位以后要怎么样,但可以给出我在鹏圳学习工作的经验,商州市可以看做新旧两个大区,新的大力发展全新城镇模式,搞好工业生产力,一切都尽量朝着展望未来做,老区反而要保护好历史遗迹,保留城市特色,慢慢拆除那些不合适的建筑到单位,始终考虑商州市的未来能依靠什么发展,基本上各位长官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帆风顺啦……”
这绝对是让卫东旁观几十年,还迭加了现在对HK、东京等城市的观察得出结论。
人家都只能在旧城区上缝缝补补做加减法,唯独内地,前面几十年都没咋搞大规模城市建设,现在大爆发前完全可以把城区全新矗立,新旧两部分能比较清晰的分开。
还能有效的化解在城区内部房改的巨大成本,以及城镇人口不愿搬迁到新区的问题。
譬如平京、沪海,这方面问题就比较严重,鹏圳又是疯狂商业市区和沉稳扎实工业学区的对比,商州正好可以做个试验。
就不知不觉,让卫东现在做实验都是城市级别了。
连北都电影机构、粱嘉辉他们这些HK人,吃过颇具山珍野味档次的午饭,开始溜达出来观察这座跟目前内地城市气质都不太一样的区域。
很快就发现:“哈哈,这里怎么有点油尖旺、九龙城的感觉?”
就那些八层高的筒子楼,却把一楼全都隔离出来做商铺,楼与楼的间距也不大,把街道自然形成一个个不同分类的市场。
这就是标准的HK老街建筑风格。
一旦商贸繁荣,就很容易带动人流量、房屋商铺交易,房价都在默默变化。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觉得很方便。
这年头也没非要住得很清净的高档社区理念。
热闹才有人气儿。
粱嘉辉又看出来几栋高层建筑:“这才是东仔的风格,他在鹏圳修了一片工业区,都是这种高楼,嗨,老板!”
让卫东是索性带着丁海峰到待装修的警署来细说,现在转头带着HK来的朋友们参观这座三年间矗立起来的新城。
左派爱国电影人士们已经多次往返内地,确实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新城,忽然提出:“为什么你不以这样的环境拍部戏呢?”
粱嘉辉已经马上拍胸口:“我来我来,演什么都可以!”
所以说让卫东抓住了港片的七寸,他图的哪里是香江美色丽影,他要的是这支特种兵的宣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