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836章 要下海先憋气

第836章 要下海先憋气

    没错,连国远集团都闻讯赶过来旁听。

    就知道让卫东那张“国内销售、外贸、汽车、电脑、电器、服装、半导体、酒店、房地产建设、商场超市、体育,码头船舶”,十二大门类的就业指导表,传播有多广了。

    这位也就四十来岁的领导,还在现场做起了招聘广告:“我们是个年轻的单位,1983年才刚刚成立,肩负国家朝着世界各地进行远洋运输的工作,卫东同志说得很对,我们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但这都不会影响我们朝着世界各地坚定发展的脚步,所以我们也需要年轻的战士们来加入!”

    的确是真有点双向招聘会的味道了。

    让卫东连忙鼓掌感谢。

    他自己的队伍能招多少人,还得靠众人拾柴火焰高。

    而且这种展开十多个门类的招聘,连他自己说来都倏然而惊,卧槽,老子覆盖了这么多门类,还不会让人觉得是个庞大的垄断集团吗?

    他只是为了这么多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不得不展现出来招揽承担。

    现在有国远参与分担,肯定是求之不得。

    “是是是,因为我想着平京没靠海边,这船舶类的工作名额就交给一些相关院校发展……”

    全场都在伍曦他们带领下起哄。

    之前绝对看不到这种放松欢快的自由气氛。

    热血又阳光才是青春啊。

    让卫东也笑:“我之前不是谈过,我是一辆东风走天下,半年时间开着运输到华东地区,再到平京,又从西北路线回蜀川,很兴奋、见识很多,但如果真上班让你天天、年年都这么在公路上跑,很累很辛苦,很多长途车司机都有胃溃疡、胃下垂,路况条件不好,安全因素很多,现在我们拥有五十多辆运输车队在南北两条线路上奔波,直到我们两年前偶然接触到船运……”

    尤启立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才算理解到让卫东是怎么把他如同鸡肋的船队,变成参天大树的。

    “如果大家把长江理解成一条宽阔的公路就明白了,这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效率的水运系统,江州为起点,沪海为终点,单凭长江就能覆盖半个多国家面积,水运成本是所有运输方式里面最低的,我们能沿途卸货完成所有运输货物,可直到去年,我们抵达沿途各省都还是用人力跳板,上船肩挑背扛,这跟一百年前的运输方式没有什么不同,最多把木船换成了钢铁货驳而已。”

    大学生们鸦雀无声,眼神里肯定带满了思索。

    几台摄像机,尤其是今天加入的砖儿台演播级摄像机稳稳抓拍住让卫东的讲解:

    “我们用上了集装箱,大家想象下,一个12米长,两米四高、两米四宽的铁箱子,出发的时候就按照每个地方装满该地的卫生巾、照相机、电器、服装,整整齐齐的迭放在船上,每到一个码头不再需要人力货运,直接用吊机把这个箱子吊上岸,船舶即靠即走,原本二十天左右一趟的船期,现在七天就能完成,这是不是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

    所有大学生都震惊了。

    他们当然能听出来这种进步。

    这么简单,这么粗暴的吗?

    国远那部分人肯定全都在探讨议论,比手划脚。

    他们肯定知道让卫东说的是内河航运,但指的是他们目前还把主力放在散货船上。

    “没错,现在也许有人会说争取这点时间干嘛呀,现代工业碾压农业社会的就是效率,能否把散漫的生产效率转化为高度流程化的工业,就是这场战斗的胜利,新坡加作为全球第一的国际中转港码头,全年集装箱吞吐数据是近千万个,HK是四百万个,而我们内地目前总吞吐量也就几十万个。”

    八十年代很难看不到这些数据。

    相关单位自己都未见得知晓,让卫东也是从林望复、港商、沪海港务局以及海关单位那才能汇聚这些综合数据。

    让卫东讲的都是现实,不是天机:“大家有机会到HK码头去看看就知道了,大量散货起重船、甚至集装箱起重船已经开始闲置,因为现代化的岸桥港机正在占领集装箱码头……”

    说着就举起条胳膊平直:“看我形容下,带起重机的船舶、甚至码头上那种巨大的塔式吊车都落后了,最先进的只有岸机,就这样伸到停靠的船上空,放下吊索,提起集装箱,回收上岸,放下到车身上,不断往复,一排岸机这样,面对几千个货柜集装箱,几万吨货物咔咔就装卸完成!”

    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尽量想象,大学生的优势就在这,能在脑海里形成思维,而不是立刻抗拒抵御。

    远洋集团的人也陷入深思。

    让卫东干脆打比方:“大家就当这是战争中源源不断的弹药吧,抗日战争为什么鬼子难打,就是他们有工业化做支撑,有完整的武器供应,有飞机大炮坦克这些那时候我们没有的铁疙瘩,所以只能用人命去填,现在飞机大炮坦克我们有了,可别人不会等你,一台进口的卫生巾自动流水线上,二十个工人顶我们普通线一千人,一台岸机可以替代四千倍船舶装卸工人的效率,就问这种效率可怕不。”

    全场大学生都沉默了,但眼里都充满了希望的火苗。

    让卫东也没让大家失望:“可缺点也许就是优点,我们现在的落后,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的优势,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差距,清楚了方向,我们就能后发先至的直扑最新模式,当大量国外码头哪怕意识到集装箱重要性,犹豫掂量升级换代的成本时候,我们可以避开一代代发展更迭,一步到位的直接从最先进,或者最成熟的次先进开建,然后凭借我们庞大的体量优势,逐渐获取胜利。”

    这时候的已经有些人听懂的开始惊喜!

    思路还可以这样吗?

    天地良心,让卫东说这番话,真的只是针对集装箱。

    这玩意儿在他当保安的时候都从来没接触过。

    百分百的外行。

    但自从老方拉了他去参与码头建设,国集发展,才逐渐跟港商们在这块儿打磨交手。

    可能天眼唯一的指向,就是那些小视频中装得都要溢出来的集装箱巨轮,给他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实际上这会儿散货船在全世界也是主流,国远的选择没有前瞻性,但在这会儿也没啥大错。

    算错有错着吧。

    有点矫枉过正的过度强调了集装箱的重要性和未来。

    给国远这帮人,以及全场所有大学生,甭管哪个专业都留下了刻板印象。

    “我的看法来源当然是因为新坡加的发展,对比HK和内地,国内在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船舶上还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填补,而我之前讲过的各种门类,沿海地区正在蓬勃发展的各种外贸生产、三来一补产业,最终都是要将无数中国制造,输送到全世界,那就意味着巨大的运输量,这时候效率才是决定我们能不能获胜的法宝了。”

    “所以这时候再问问大家,粤州到鹏圳修建高速公路,鹏圳建立巨大的集装箱码头,知道作用跟目的了吗?”

    这已经是个前后逻辑问题。

    既然改革开放,那就意味着对外商贸增多,那么必然会加大海上贸易。

    以前主要是各种煤、铁、油矿藏,粮、豆、糖食品原料运输的国远船舶,当然是用散货船合适。

    无论进出口,都是散货船打主力。

    但如果转变成工业制品,那就是集装箱的历史舞台了。

    要认定国产工业品会海量的朝着全世界出口运输,才会把宝压在集装箱和相关码头、船舶上。

    让卫东说的是集装箱。

    可这上万人都是大学师生,平京各部委单位的有识之士。

    由此延伸开的思路,就不仅限于集装箱,甚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所有落后的产业,并不可怕,只要学会了这招先合作合资跟进,搞懂确认没问题了,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利用我们庞大的体量优势逐渐获取胜利。

    反正现场有些人表情已经骇然。

    三四十年后所有网民,习以为常的那句“弯道超车”,其实哪有那么多便捷,都是无数人凝结汗水,各学科慢慢积累到最后才有厚积薄发。

    但在八十年代,这会儿本来已经很多人都感到差距太大,内心已经是追不上的绝望了。

    让卫东居然跳出来说好事儿,一张白纸好作画,这恰恰方便我们画出最好的蓝图。

    这下就是振奋的掌声再次热烈响起!

    好多大学生没见过集装箱,没见过高速公路,也激动的喊:“我们要去鹏圳,去看高速公路,去看集装箱码头,去战斗!”

    让卫东却拿着麦克风又劝导:“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鹏圳,可实际上假若你到鹏圳去感受过,就会觉得热火朝天中也不太好加入,因为大家都是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你有响当当的资历和成果吗,你有可以上桌子的资金吗,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沉住气,在各行各业自己熟悉的门类先潜水练气,真正具备了战斗力,再跳水下海。”

    这就是干货了。

    所有报刊杂志、电视新闻都不会说鹏圳的真实面目。

    去年在鹏圳铩羽而归的尤启立,都不由得挺直了讪笑起来。

    他会水,还自认为是游泳高手,却在海况复杂的鹏圳呛水得厉害。

    让卫东才是最踏实又循序渐进的标杆:“我还在卖腊肉、卖卫生巾的时候,就从来没想过去鹏圳碰运气,我只选择踏踏实实的做好眼前我能做的事,但我不会磨灭内心的理想,直到某天我需要到沪海、鹏圳甚至祖国的每个角落,才会胸有成竹的前往!”

    大学生们都能听懂的嗷嗷叫了。

    可谁知道让卫东最早的理想就是去买飞机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