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年代1979:带着老婆孩子吃肉 > 第1198章 周德康

第1198章 周德康

    等周玉琴带着孩子们离开,半小时后,李向东把锅里的油舀进油罐,锁门来到村里的供销社代销点。

    “四大爷。”

    李向东推开门,进屋喊人。

    “来了东子,我爹没在,去村后挖沟了,你找他有事?”

    屋里一青年坐在煤炉子前,见李向东进来并没有起身,只是笑着打声招呼。

    “康哥,四大爷没在,你在也成,我过来买些本子和铅笔。”

    李向东上前递烟,说明来意,周德康接过烟抬手一指。

    “买什么呀?东西在那呢,用多少自己去拿。”

    李向东笑道:“我要的多。”

    “能用多少?都在那呢。”

    周德康没有多想,单纯以为李向东过来是给家里的孩子买点文具。

    他知道李向东回城后有工作,按月拿工资,日子过的好,不会差这点钱,话说的也大气。

    当然,李向东要是真的顺坡上不给钱,他也认了,他家跟周父一家可没出五服,一两个本子和铅笔,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行,我自己去拿。”

    李向东走到货架前,扫视一眼货架上售卖的所有物品。

    抄起一摞本子,数量大概有个三四十本,又把所有铅笔包圆,一把攥在手里,临了看到旁边有两包没开封的水果糖,也捎带手拿上。

    “这么多?”

    周德康有些惊讶,糖也就算了,周家现在上学的只有周正乾,这么多的本子和笔给一个孩子用,那不得用到猴年马月去。

    “不多,本子和笔还有没?橡皮呢?我刚没看到橡皮。”

    “有,橡皮在旁边的盒子里,本子和笔你还要呀?能用的了这么多?”

    “用的了,康哥,有你就去拿,全都拿来,别的就甭操心了。”

    “行。”

    周德康点点头,不再多言。

    拿起旁边的拐杖,站起身把拐杖夹在腋下,周德康拖着受过伤的左腿,走到屋角,掀开堆放在屋角的纸箱子,从里面又拿出来一摞本子和一把铅笔。

    等他拿着东西回来时,李向东已经把橡皮也给拿上。

    两人算好账,李向东直接掏钱。

    “康哥,两分钱甭找零了,就当我这个姑父给侄子侄女们买糖吃了,我走了啊。”

    李向东把所有东西塞进身上的包里,没接周德康递来的两分钱。

    “成,孩子回来我就给他们吃糖,你和我妹子回来住几天?”

    周德康拄着拐杖送人,李向东放缓脚步。

    “下午就回。”

    “再回来就是过年吧?”

    “对,等过年再回来挨家挨户的拜年。”

    “过年的时候,你们一家可得回来多住几天,今年你们就只待了一天,下午早早的回城也没来我这玩玩,以前你可年年都来玩。”

    周德康家开着代销点,每到过年村里属他家热闹,每天吃完晚饭,天一黑,有不少人过来打牌玩到后半夜。

    正儿八经过来赌钱的没有,主要是村里的干部们不让,周德康能开代销点全靠周大伯出力,他对周大伯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以周大伯为首的村干部们严禁村里赌博,他自然会听,真有想赌钱的也会被他抡着拐杖,毫不留情的赶走。

    大家过来主要是玩,过年对农民来说是个难得悠闲的时光,稍微玩两把,村里的干部们没人管,他们有时也会过来。

    李向东没回城之前,过年期间,周德康这里没少来,自然也没少做贡献。

    热水免费,场地不要钱,但是烟酒和零嘴要花钱呀,周德康开的这个代销点单靠过年那段时间能赚不少呢,半个月的收入顶平时三四个月。

    “回吧康哥,甭出来了。”

    “慢走啊东子。”

    周德康站在门口,看着渐渐走远的李向东,脸上带着笑意,自言自语道:“日子是真好了啊。”

    他能有这个感慨,原因就是李向东给钱爽利。

    村里人来他这里买东西,直接给现钱的不多,一是大家手里都没多少钱,二是习惯了挂账。

    好在他们周家村都姓周,真要有人在他这里挂账,年底有钱也不还,除了村委,村里的长辈们都会给他做主。

    当然,反过来换成要是有哪家的日子过不下去,他也不能去逼人家清账。

    不然村里的干部和长辈们就该找他好好唠唠,整不好代销点都不让他再干下去。

    ...

    ...

    “李叔!”

    以小鼻涕虫为首的几个孩子,看到远处朝他们挥手走来的李向东,兴奋不已。

    他们叫喊着,撒腿朝李向东来的方向跑,里面有个年龄小的摔一跤后站起身拍拍土,嘴里喊着等等我,生怕被落下。

    “别跑别跑!”

    李向东看见他们,脸上不由挂上笑,等小鼻涕虫几个来到近前,他看着年龄大的身后背着竹篓。

    “你们这是要去捡柴?”

    “对啊李叔,晓海呢?妹妹呢?”

    “妹妹呢李叔?她会走路了吗?”

    “李叔,晓海怎么没跟着你一起来?”

    几个孩子一阵叽叽喳喳,李向东等他们兴奋劲过去,统一回答道:“妹妹会走路了,她和晓海去亲戚家串门了,我下午就回。”

    回答完孩子们的问题,李向东找上年龄最大的小鼻涕虫。

    “身上的竹筐给我,你回村去把臭蛋和妞妞他们的弟弟妹妹喊来,我带着他们几个去上次的河滩等你们。”

    当初跟着他一起割猪草的十二个孩子,除了臭蛋和妞妞,今年又有几个到上学年龄,已经入学的孩子。

    所有他才会让小鼻涕去喊臭蛋几个的弟弟妹妹,学习文具和糖果可以转交,他去学校找人,臭蛋几个看到他今天估计就没心思学习了,这不是好事。

    “好嘞李叔!”

    小鼻涕虫以最快速度离开。

    李向东带着孩子们往河滩走,路上没闲着,问问大半年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上手捏捏他们身上的衣服。

    孩子们穿的脏是脏了点,补丁也不少,有的大小还不合身,但厚度过冬完全没问题。

    这已经可以了,毕竟是京城周边,到九十年代时有些偏远地区,孩子身上还没一套能抵御严寒的棉衣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