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快穿之咸鱼她躺赢了 > 第1652章 替嫁49

第1652章 替嫁49

    况且,大皇子的孩子,按他现在的身份,是亲王之子,当然了,大皇子没了,他已经继承亲王王爵了,但总归不是皇帝,死就死了,他们当然可以在对方死后,确定大皇子一支绝嗣了,马上找其他宗室继承皇位了,毕竟大皇子的儿子又不是皇帝,死了还需要他们搞什么治丧流程。

    亲王死亡,亲王府自己治丧就行了,朝廷可以继续干自己的事。

    说实话,清河郡王是没想过,朝中大臣想迎他大儿子做皇帝的,因为他觉得,他们王府跟皇室离的很远了,怎么还要过继他的孩子呢?

    况且,这些年京中不太平,他怕惹祸上身,一直是闭门谢客,在家养花弄草的状态,生怕有什么祸事会落到自家头上。

    哪知道躲来躲去,竟然还是没躲开——皇室竟然绝嗣了,要来他们这一支过继孩子。

    清河郡王第一反应跟卫王府一样,拒绝。

    毕竟这些年皇室死了多少人啊,太危险了,大儿子他可疼了,毕竟大儿子是嫡长子,本来将来会是王府世子的,他自然要好好养,将来好让孩子好好经营王府,别像他三弟那样混账,哪愿意让他面对那些危险呢?

    当然了,其他孩子他也喜欢的,无论哪个过继,他都不愿意的。

    而且他跟卫王府一样想的,怕不但孩子出事了,自己家还因卷进夺位之争别全家都出事了。

    所以当朝廷大臣跑来说过继的事,清河郡王自然第一时间就拒绝了,让他们找其他家去。

    但朝廷大臣可不想再找其他家了,因为再往上,宗室就很多了,到时找哪一家好?别又打起来。

    之前三个皇子,已经让皇室各势力之间打成了狗脑子,死了无数的人,现在是真不能死人了,毕竟朝中各大势力的人,死的差不多了,再死下去,各大势力真要灭亡了。

    死到这种程度,各方势力就不想再打了,毕竟谁也不想灭亡,于是就想找一个安安稳稳不会出事的。

    而卫王这一支是最适合的了,因为跟宗室最近的一支,只有他们,不像上上一代,那数量可就多了,选谁不选谁,又要打起来。

    而卫王这一支,子嗣艰难,往下数,也就清河王府有人,且孩子还是很健康的,他们一看就喜欢上了,觉得这是过继给皇室的最佳人选。

    另外呢,孩子虽然是健康的,不用担心选上去了,像大皇子一支的人那样,别过几天就不行了,又要重新选,麻烦,但同时,又还是孩子,他们还能把持朝政,这多好呢,简直是完美人选。

    看清河郡王恐惧皇室争斗而拒绝,当下便表示,这一次选定的就是他们,没其他人,不会有什么争斗,让他放一百二十个心。

    然后说,如果他们不同意,再往上选,跟宗室最近的就有好几支了,到时又要像之前一样发生争斗,反倒是不利于江山社稷了,让清河郡王为了江山社稷,同意这个事,免得再生事端,别打来打去,有人斗狠了,让武夫进京,到时别把京城搞的血雨腥风。

    一顶为了江山社稷的大帽子压下来,还说如果继续斗下去,朝廷衰败了,他将来到了九泉之下,怎么跟他的列祖列宗交代,让清河郡王瞬间无话可说了。

    一来,他还真怕天下乱起来,他这个清闲王爷当不成了;二来,他也怕王朝完了,将来史书上说,都是他不同意过继导致的。

    于是犹豫之后,又问了老婆儿子意见,最终还是同意了。

    好歹儿子有十岁了,他跟老婆都培养的好,是按当家世子去培养的,年纪虽小,但已经有一定想法了,可以问问孩子意见了。

    孩子听说自己不过继,可能又要像之前一样,发生争斗,死更多的人,自然是同意了的。

    不过孩子表示不想跟父母分开,一个人住在宫里。

    这个琳琅也说了,说孩子太小,舍不得孩子一个人住在宫里,说他们要过继的话,得让他们一家都住进宫里,等孩子长大了,不用他们保护了,他们再回自己的王府,说怕他们之前的争斗,会让他们的孩子碰到,怕他们说不会有争斗的话是假的,他们要进宫保护儿子。

    总而言之,就是他们之前打的太凶了,他们害怕,不放心。

    清河郡王将老婆孩子的要求,跟朝廷大臣们说了,而且表示,他一直很疼儿子,也舍不得跟儿子分开。

    那些大臣们自然是不愿意的,毕竟要是清河郡王的孩子一个人进宫,他们好把持朝政啊,现在清河郡王也要住进宫,那怎么可以,到时表面上是他儿子当皇帝,其实是他当皇帝可怎么办?

    ——他们将琳琅直接忽略了,从没想过琳琅能有什么本事,能干涉朝政大事,主要还是担心清河郡王。

    但清河郡王的态度却很坚决,表示,要是不让他们一家人进宫,那他们就不让孩子过继,他们舍不得孩子受苦。

    最后朝廷上的那些大臣们商量后,还是同意了清河郡王一家的要求。

    没办法,他们之前劣迹斑斑,也难怪他们说不会有争斗,无法取信清河王府的人,让他们担心孩子会出事,所以要求进宫保护儿子。

    他们也调查过清河王府,清河郡王疼爱妻子儿子,没有姬妾,就是一家人和和美美,感情很深的,突然之间,要将他儿子弄进宫,他会舍不得也很正常。

    要换了那些姬妾众多、孩子众多的人说自己疼爱孩子,舍不得跟孩子分开,他们肯定以为对方是有所图,但要换到清河郡王说这些,人家的表现在这儿,他们还是相信的。

    然后他们觉得,清河郡王一直在家侍花养草,又没接触过朝政,能懂什么,不足为虑,他想进宫陪着儿子就陪着吧,难道他们这样老谋深算的人,还斗不过一个啥事也不懂的闲散王爷?

    考虑到清河王爷一家其实没什么威胁,所以他们才同意的。

    既然那些大臣们答应了他的要求,清河郡王自然无话可说,同意过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