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师隶属于北越王牌主力第一野战军,师部营地坐落在一片树林里,中间有一大片空白场地,李桂芝坐的卡车到达时,几十个男女正在空地上集合,一个干练的女军官正来回踱着步训话。
“同志们,姐妹们,战斗很快要打响,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幸福,让我们拿起钢枪,坚决打败卖国贼吴艳庭,把美国侵略者从我们的祖国赶出去!
“上级专门为我们特供了生活物资和武器弹药,保证战斗和生活需要。部队首长非常关心大家,向同志们问好!致敬!”
讲话完毕,在哗啦啦的掌声中,女军官指挥着几个军人给在场人员分发军服、枪支和子弹。
李桂芝从车上下来,也没人问她来自哪里,被簇拥着来到集合的人群中,一个腰上挂着手枪的短发女军人,给了她一支AK47冲锋枪。桂芝从来没摸过枪,连子弹怎么装都不懂,直接被编进了女兵一连,成了越共女战士。
四周观察,到处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大体明白此处应该是越南中部,若脱离队伍,一个人很难生存,倘若被当做逃兵抓住,问题非常严重。周围的女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精神饱满,大声唱着爱国歌曲,丝毫没有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桂芝没办法,随着众人来到女兵帐篷,找了个背静点的地方,躺了下来。
戈兰高地是美国人的叫法,越南人称作棉兰高地。这是一处几百米高的山地,位于越南中部,扼这个狭长国家的中间咽喉部位,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自越战开始后,这个高地在南越、北越军队之间已几易其手,高地植物茂密,易守难攻,四周密布地雷,山坡上尸横遍野,在越战史上,这里是有名的“杀戮战场”。
高地上原驻有南越一个团的兵力,为了保障南北交通线的安全,同时对北越形成震慑压力,美军第一空降师的一个营在不久前来高地协防。
北越最高指挥部制定了彻底打败南越政府的“春季行动”,拟将此高地作为全面反攻的桥头堡,调动王牌主力第一野战军301师与近20个民兵营,将戈兰高地团团围住,最高指挥部下达了命令,此役必须取胜,高地必须拿下!。
卡迪龙上尉是戈兰高地上美军最高指挥官。
他是二战老兵,参加过欧洲诺曼底登陆,战后返回老家美国阿拉巴马州,在牧场里天天喝的醉醺醺,1955年越战爆发,中苏支持北越,欧美国家支持南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961年签署命令,派出美军直接参战。二战时,艾森豪威尔是盟军欧洲战区总司令,其指挥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直接宣告了希特勒法西斯的灭亡。
艾森豪威尔是卡迪龙的偶像,听到总统的召唤,卡迪龙把酒瓶子一扔,约了当年几个战友重新入伍参军来到越南。这些职业军人,在战火中才能找到精神寄托。
被北越正规军包围以后,卡迪龙在高地上重新部署了人员火力配备。他对守住高地比较有信心,有飞机空中增援,补充给养,坚守工事是最安全的办法,这时若乱了阵脚,急匆匆后撤,很容易暴露在对方火力下,被追着打损失就惨重了。
高地北边有一条小溪,地势低凹,是防守的弱点。卡迪龙安排老兵格林和一个加强排的美军士兵驻守,格林在那里呈犄角之势修了三个2米多高的地堡,架上了六挺重机枪,还把两辆断了履带的废旧坦克弄到小溪对岸,炮口和机枪射击角正对着高地北边的开阔地。
加强排共有36名战士,分成三组,每组12人,三班轮休。美国大兵比较擅长劳逸结合,休班时飞摩托、搞乐队,玩的不亦悦乎,来自亚利桑那州的新兵蛋子墨菲,正筹划着要在高地上开乡村音乐会呢。
夕阳西下,大地一片金黄,北边,两个身着传统服装奥黛的越南少女挑着担子向高地走来,披肩长发随风飞舞。
“pineapple,Lunch meat……”两个少女用生硬的英语向站在地堡前面值班的墨菲喊。她们想用菠萝换美军的午餐肉罐头,看着两个少女曼妙有致的身姿,墨菲的音乐灵感来啦,嚼着口香糖,咕噜吧叽地哼哼着西部乡村摇滚。
少女走近了,如花美颜,笑容浅浅。突然,一人从挑的菠萝底下,端起了一把冲锋枪,另一人拿出两个手雷拉响了扣环。
“哒哒哒哒……”旁边地堡中的机枪射出了密集的子弹,两个少女被打飞,仰面躺在小溪中,长发散开,血液染红了半边溪水。
格林一直在地堡里观察这两个越南少女,军人的敏感让他嗅到了危险,在墨菲目瞪口呆时,他叩响了机枪扳机。
担惊,害怕,连续多天没休息,李桂芝太累了,躺在帐篷里迷迷糊糊地刚要睡着,有人叫醒了她,是给她发枪的那个短发女军人。
“你来自香港吗?”
“是。”
“以后跟着我吧,想办法回去。”
“你是谁呐?
“中国人,安然。”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