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残阳如血。
从弥敦道到九龙塘一个小时车程,6点,马栓发动了汽车,何水为范犁夫夫妇打开车门,自己坐在副驾驶位置。
一路静无声。龙敏与何水都知道,范犁夫、汪金城和谷振刚同年入伍,同期入军校,三人颇有渊源。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时范犁夫、汪金城和谷振刚三人同在省城中学读书,积极响应号召,慨然投笔从戎,报考西安陆军军事学校,加入抗战行列。经过短暂学习培训范犁夫和汪金城以见习中尉身份编入阎锡山部晋绥军第七集团军,谷振刚因成绩突出,被调入第七集团军司令部,任职机要秘书。
翌年9月,日军华北司令部纠结两个师团兵力全面进攻山西,晋绥军第七集团军与中央军、八路军联合作战,共同防御。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辎重运输部队,拉开山西全民抗战序幕,第七集团军扼守忻口,在百灵庙战役中,范犁夫、汪金城所在部队顶住日军铺天盖地的密集炮火轰炸,以落后的武器装备重创进犯之敌,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战斗进入拉锯阶段,前线减员巨大,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下令,司令部及各下属指挥机构除文职人员外,军衔人员一律上战场,赵不顾劝阻,与大家喝壮行酒后,亲身提枪冲至前线战壕,鼓励带动热血战士们打退日本鬼子的一次次疯狂进攻。
赵承绶以战斗勇悍闻名,10年以后,在解放战争时期晋中战役败给幼年好友徐向前,被人民解放军俘获后真心悔改,晚年任山西政协委员,为促进祖国和平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司令深入前线杀敌的消息传遍阵地,极大鼓舞了战斗士气。谷振刚随司令部人员冲向前线后,与范犁夫、汪金城一起,互相掩护,奋勇杀敌,子弹、手榴弹打光了,挺起刺刀突入敌阵,杀得鬼子鬼哭狼嚎,真有点20世纪以后大陆拍摄抗日神剧的恢弘气势。
在战火弥漫的抗日前线,三个热血青年,以水为酒,撮土为香,天地见证,歃血同盟,结为兄弟,范犁夫年长为大,谷振刚最小排行三弟。
由于敌强我弱,武器弹药等后勤物资又难以供应,坚守23天后,第七集团军南撤临汾。
从山西前线分手后,汪金城所属部队进入长沙第九战区抗战,1941年,日军攻陷湖南北部,长沙岌岌可危。国民党采用焦土政策,制定焚烧长沙计划,但一系列偶然因素大火失控,致多人丧生,全城90%房屋被毁。事后国民政府问责,主要长官被枪毙,汪金成时任实施计划部队师部中校参谋,受牵连被判刑2年,出狱后举家到了香港。
谷振刚抗战胜利后,加入国民党中统与美国军情局在重庆合作成立的中美合作所,一直从事秘密情报工作。谷在重庆时曾娶妻成家,有一个儿子,1949年到台湾后与原配妻子失去联络,又重新成家,娶了台湾一家电子工厂老板的女儿。
当年,在炮火弥漫的抗战前线分手时,三人相约,有朝一日兄弟再相聚,一定把酒言欢,痛饮畅谈。
没想到一别再相聚,已是二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