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一心文学 > 猛男穿越三国做貂蝉 > 兄弟重逢哭成团 袁绍雄兵入中原

兄弟重逢哭成团 袁绍雄兵入中原

    关羽令糜芳领着大军,自己则和张飞、赵云、貂蝉等人马不停蹄地赶回古城,到了古城县衙时,已是黄昏时分。厚厚重重的云雾盘踞在天空,夕阳只能乘一点点空隙,迸射出一条条绛色霞彩,宛如沉沉大海中的游鱼,偶然翻滚着金色的鳞光。

    众人闯进县衙大院,却见刘备孤身一人正依在院中央凉亭的一根柱子上沉沉睡去。这段时间虽然客居在袁绍帐下,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兄弟们,以至于饭难食、寝难寐。而今终于有了兄弟们的下落了,马上就能够见到了,他的心也终于能够放了下来——他真的累了。

    “大哥!”张飞刚喊出声来,关羽便给他使了个眼色。众人都心里酸酸的,蹑手蹑脚地轻轻走到刘备跟前,竟不约而同地都跪下了。

    刘备听闻有动静,睁开了眼,却发现关羽、张飞、貂蝉都含泪看着他,甚至连赵云也在一旁。所有人都在!所有人都回来了!刘备含着泪笑了,仰天大笑:“苍天啊,你终于开眼啦!”

    “大哥!我们想死你了!”一声哭喊,张飞、关羽、赵云就像孩子般扑了上去,和刘备紧紧拥抱。貂蝉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这四个大男人哭得稀里哗啦,此情此景让她也不禁心生感动,为几兄弟的情谊感动。她突然有一种为自己能够穿越到这个时代,做一回刘备的兄妹而感到高兴感到骄傲,于是抹了一把眼泪,高声叫道:“来人啊,去准备好酒好菜,今晚大家就在这里好好聚一餐!”

    黑夜慢慢占据了整个天空,月亮也渐渐爬上了枝头,将温暖的银辉洒到凉亭内的宴席上。刘备、关羽、张飞、貂蝉、赵云五人围席而坐,大家都为颠沛流离过后的重逢感到高兴。酒一次次倒满又一次次喝进肚里,大家都相继将分散后的事情说了出来,刘备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仔细地听着。每当听到惊心动魄之处,他都情不自禁地抹了一把冷汗。

    尤其当听到关羽为保护自己的两个妻子,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事情时。刘备终于忍不住了,拍案而起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啊!以后大家在紧要关头,都务必要以自己的生命为第一紧要,刘备宁可换十个妻子也不能再少一位弟兄!”

    众人见刘备将自己看得比妻子还重,更是感动不已,纷纷又敬了这位大哥几杯。虽然酒喝了不少,但赵云内心却十分清醒,他突然问道:“主公日后有什么打算?”

    刘备笑道:“还是子龙心细,早早就想好下一步了。下一步嘛,我们要去荆州。”

    “荆州?”关羽和张飞大吃一惊,貂蝉却暗暗一笑,她早已经料到这一步了,因为这些都是历史的演变。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历史的巨轮却随着他们这次荆州之行慢慢的发生了改变。

    “曲水流觞叹如何?人生如梦易蹉跎。金戈百万尽在握,饮罢回首谁知我!”冀州城内,袁绍正在一处花园内搂着几位美女附庸风雅,饮酒作诗。谋臣郭图突然惊慌失措地闯了进来,大老远便开始叫嚷:“主公,主公,出祸事啦!”

    袁绍不高兴地问道:“正高兴着呢,又出什么祸事?”

    郭图禀道:“古城县令差人禀报,刘备、关羽、张飞、貂蝉和赵云在古城相会后,集兵数千往西而去。”

    “往西?他难道不回冀州了吗?”袁绍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不解地问道。

    郭图叹道:“主公啊,难道你还指望着刘备回来吗?他一定是投奔曹操去了。”

    “非也,非也!”突然,许攸一脸笑盈盈地走了过来,朝袁绍拱手道:“禀主公,依在下判断,那刘备对曹操恨之入骨,可以说是不共戴天。故在下可以断言,刘备绝不会投靠曹操,他如果真是西去了的话,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去投了荆州的刘表。试图以荆襄九郡为靠,再起霸业!”

    袁绍冷哼一声道:“难道我还不如一个刘表吗?我对刘备恩爱有加,他却背我弃我;我对貂蝉倾心仰慕,连家传宝珠都赠予她,她却诳我;还有那个关羽,杀了我颜良文丑两位爱将。如不将这些贼人统统斩首,难消我心头怒气!郭图,你速带一万铁骑,连夜追赶,我料想刘备他们定未走远!”

    “不可,不可啊,主公。”许攸连忙劝道,“区区一个刘备,怎配成为主公的大敌啊,依我看,倒是那曹操……主公你一向明鉴,相信不用我多说,你一定明白。”

    袁绍细细一思虑,点了点头:“嗯,没错。我们当前的大敌是曹操。”

    这时候,一人来报:“主公,长公子袁谭率军十万从青州而来,二公子袁熙率军十五万从幽州而来。三公子袁尚率军十五万从并州而来。”

    袁绍喜道:“好啊!传令所有文武,一会儿到议事大堂议兵!”

    “遵命!”

    议事大堂内,众文武大臣听说三个公子从三州率兵而来,早已在此齐齐的等候。只见袁氏三兄弟袁谭、袁熙、袁尚身着将军铠甲,腰执佩剑威风凛凛的来到大堂,见了袁绍,齐齐拱手而拜:“儿袁谭、袁熙、袁尚拜见父帅!”

    “好!好!好!”袁绍十分欣喜地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高兴得头点个不停。

    岂料刚说出趁兵雄势大,决定伐曹的计划,三个儿子却为谁当先锋大将先吵了起来。袁绍见他们愈吵愈烈,竟逐渐要演变成打架,一时气急,大声说道:“好啦!你们都不必争啦,这次由我袁绍亲自担当先锋大将,后日正午,尽起三军七十万征讨曹操!”

    “遵命!”袁氏三兄弟见状,也不好再作争执,齐声领命。

    许昌城大殿之上,文武大臣都已听得风声,低头不语。曹操也正襟危坐,听曹仁向其汇报:“袁绍于冀州誓师,起大军七十万于三日前向我许昌而来。袁绍的三位公子都率军助战,并争做先锋。袁军拥有骁骑阵、强弓阵、铁甲阵、战车阵。他们粮草充足、攻城器械无数,据哨骑探报,其先锋已于今日抵达官渡前线。”

    曹操叹道:“列位可能没见过这么多的兵马,也没听过这么大的阵势。此战将决定未来五百年后的历史,决定皇朝天下归于谁手!大伙儿都说说吧,是战?是和?”

    “丞相,袁绍势大,其兵锋也正劲,在下建议,避战而言和,迁延时日,观机待变,以谋后发制人。”一个老臣当下出列谏言道,他的话刚说完,顿时引来无数大臣的附和,许多人纷纷支持议和。

    这时候,荀彧却站了出来:“我主战!而且是力战,急战,非战不可!”

    曹操来了兴致,问他道:“那你说说,为何呢?”

    荀彧说道:“我不懂用兵,但我痛切知道袁绍的心理,他此次进军是非取许昌不可。丞相如真要和,他也定然不会和,此外,袁绍军势虽大,可那也是徒有虚名。请问各位将军,区区一个关羽就敢在三日之内连斩颜良和文丑,难道你们这些身经百战的虎将,连一个关羽都不如吗?”

    荀彧的目光向一侧的武将们投去,话语直白犀利,说得将军们一个个惭愧地低下了头。

    曹操笑了笑,起身缓缓走下台阶,边走边说道:“我在十七八岁时,还是很崇拜袁绍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家是四世三公,地位尊崇,门客无数。而我的祖父是个宦官,我自愧不如,颇受袁绍取笑啊。现在我三十多岁了,和他都称霸一方,我却开始蔑视他,为何呢?因为他身为人主,却心胸狭隘,外宽内忌,刚愎多疑。身为统帅却有谋而无断,色厉而胆薄,兵多而指挥不一,将骄横而不听政令。身为人父,却听任几个儿子拥兵自重,用亲不用贤。由此可见,袁绍无论是为人主、为人父还是为统帅都是一个平庸货色,所以此战我必胜,他必败!”

    曹操的一席话,令众将一个个由悲转喜,不禁对此战完全充满起信心来,纷纷向他请战。

    曹操笑道:“兵贵精不贵多,此战我只用七万精兵即可大破袁绍。”

    众将一听更是啧啧称叹,用七万迎战七十万,这是何等的胆气啊!徐晃忍不住问道:“丞相,我们如今共有三十万大军,只出七万,那剩下的二十余万人做什么呢?”

    曹操眼中突然透出一股杀气,咬牙切齿地一字一句说道:“我告诉你们,这二十余万兵马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待袁军溃败之时,放手让他们追杀,直到把袁军斩尽杀绝,一个不留!”

    “遵命!!”

    袁绍率大军刚至官渡便正面迎上曹军,两军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对垒,声势震天。然而奇怪的是,在两军正中央,曹操却摆了一张桌子,独自坐于一端自斟自饮。

    见袁绍大军来了,他大笑三声,洪声说道:“袁大将军,过来喝杯茶如何啊!”

    许攸知道曹操一向诡计多端,劝袁绍不用理睬,直接挥军掩杀过去便可取得胜利。然而袁绍却不以为然,得意地说道:“我军人数胜他十倍有余,就是人人吐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所以用不着偷袭,大军就待在这里,我且去会他一会,看他临死前有什么话要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