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重要的头部都是基金用钞票打出来的,每一次重要的底部都是由基金用股票砸出来的。在1000点附近,基金重仓股斩仓说明这个市场最后的多头的崩溃,“多头不死,跌势不止”,在基金最后的杀跌中,市场的底部也就在眼前。
上证指数终于于2005年6月6日11时03分跌破1000点了!从1997年2月21日绩优股带领大盘放量冲过1000点,到2005年6月3日科技股一齐跳水盘中摸到1000点,八年时间,上证指数在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牛市和熊市之后,重新回到起点。
巧合的是,如果用交易月细数,从1000点涨到2245点再跌回到1000点的这一个轮回,一共用了整整100个交易月。第101个交易月会是什么样子,是跌破1000点回到三位数时代?还是开始下一个轮回,再来一个新的牛市?
1997年2月21日那天股指冲过1000点时的情景。“交易大屏幕前都坐满了带小马扎的人,过道也站满了人,保安忙着维持秩序。指数冲过1000点时,全场鼓掌,上证指数终于于2005年6月6日11时03分跌破1000点了!全场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这八年,有了大力发展起来的基金,消灭了一些恶庄,关于全流通试点尝试了三次,把QFII也引进来了,出了好几个新的指数,关了不少违规的券商,还开了中小企业板,发了很多新股,也让不少垃圾股退了市。“对挣钱的人而言,肯定是特成功的八年,对赔钱的人来讲,你要和他这么说,他肯定和你急。
股市流传着一个笑话:如果你爱他,就在1999年的5月18日带他来股市,因为第二天起就迎来一个做梦都得数钱的一段幸福时光;如果你恨他,就在2001年的6月14日带他到股市,从那天起,他甚至会在上厕所的时间都赔进去几万元。
100个月,可以让穷光蛋变成富翁,也可以让富翁变成囚犯或者回到穷光蛋。至少在中国股市过去的100个月中,已经重复上演了。“历史,只是写给爱看历史的人看的。赔过多少并不重要,在股市就应该向前(钱)看。”
股票投资大师巴菲特说: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2005年6月6日11时03分跌破1000点了!全场鸦雀无声,一片死寂……但在千点之下不过呆了五分钟后急剧反弹报收1013点,在破千点的时候沈阳有个老人把所有的股票都割掉了,在随后的反弹来到时由于心力衰竭死了。
通过这能看出来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恐惧到了什么地步了
看看水皮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公布后大盘不仅没有反弹,反而加速下跌,于是市场对这一方案对市场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看法出现很大的分歧。我们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毫无疑问是重大利好,而近期的下跌是市场本身运行规律使然。当前大盘还有继续下跌的空间,但目前已是熊市的最后一跌,下半年将会有一波井喷式的大反弹。未来市场依然有很大的风险,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机会。
从成熟股市看,15倍市盈率是长期中轴,熊市往往跌至10倍左右。我国A股市场在1996年牛市开始时的平均市盈率为10倍左右,也没有脱离国际上普遍的牛市启动前的正常水平。
目前我国A股的估值水平在经过4年多的调整后已经接近合理。在目前的点位,如果股权分置改革的补偿程度都能象试点的四家公司,大盘就基本没有下跌空间了,从这一点上说,股权分置改革推进的越快越有利于市场早日结束熊市。
目前大盘运行的是2001年以来熊市的大C浪下跌,如果与历史比较,与1994年上半年的情形类似。理论上大C浪的目标位在上证指数853点。但由于当前基本面和政策面环境良好,我们认为目前大C浪调整很可能略小于大A浪的空间,预计目标在900点附近。
我们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毫无疑问是重大利好,而近期的下跌是市场本身运行规律使然。大盘目前正运行在大C浪下跌最后的博傻式的杀跌阶段,虽然近期大盘随时可能会出现一波反弹,但是还不具备一**反弹的条件,即使形成反弹也将是下跌过程中的短现反弹,时间和空间都有限,其后还将再创新低,并可能跌速进一步加快。
大盘目前运行阶段已经属于熊市末期,而大C浪完成之后的反弹是对整个熊市的反弹,因此通常力度极为强烈,在很短的时间上升很大的幅度。我们预计,当前的最后一跌将在三个月内完成,之后将有一波井喷式的反弹,在3——4个月内,至少达到1500点。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还是新兴市场,但大的趋势依然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只是我国股市波动幅度较大。我国股市十四年的历史上有过两次牛市,而牛市的启动都是我国经济的重大转折而激发。
虽然我们认为熊市即将结束,但并不意味着牛市的开始。一波大牛市只有在基本面和技术面都支持的前提下才能形成,我们认为,未来两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预计未来两年大盘很可能将在上证指数1000点至1500点的区间振荡,等待基本面的重大变化,修复多年熊市形成的长期均线,修养生息。
,“五朵金花”的领头羊———长安汽车(000625)于2001年1月下旬启动行情,从最低的4.41元上涨到2003年5月最高的19.79元,在其长达两年多的牛市行情中,最大涨幅达到3.46倍。同期,鞍钢新轧(000898)也从2002年2月最低的3.04元上升到2004年3月最高的7.05元,最大涨幅为1.3倍。同期,齐鲁石化(600002)从最低的3.45元上涨到最高的11.93元,最大涨幅达到2.45倍。
当年由“五朵金花”引发的两成股票上涨、八成股票下跌的“二八现象”,曾在市场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它在引发投资理念革命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市场各种各样的议论。同时,不少分析人士提出,“五朵金花”都是周期性的股票,其行业增长期已经接近尾声,其后将从高增长转向回落。此后,“五朵金花”股价出现了大幅的回调。其中,长安汽车从19.79元下跌到今年1月最低的4.86元,几乎打回了原形。韶钢松山(000717)从2004年3月最高的13.66元下跌到今年5月的4.89元,跌幅高达64.2%。就连最为抗跌的石化板块,也有不少跌幅,例如,扬子石化(000866)也从2004年4月最高的14.9元,跌到今年5月30日最低的8.67元,最大跌幅达到41.8%。此时,市场人士开始对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提出了质疑。
今天是清华同方和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分类票决的日子,当然也是中国证券发展史上值得大表特表的日子。中央电视台中国证券栏目为了见证这个不同凡响的日子决定从下午5∶20起全程直播,水皮到时候将在现场参与讨论。
试点投票会有什么结果呢?
答案是肯定的,100%通过,这一点毋庸置疑,悬疑的只是试点公司复牌之后的走势,是涨,还是会跌?
20天前,水皮杂谈发表“管理层手中有没有大猫”的杂谈,提出一个观点,股权分置改革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这个稳定靠什么保证,靠平准基金。管理层手里有这笔钱,市场看管理层的脸色;管理层手里没有这笔钱,管理层看市场的脸色。
20天前上证指数在1102点,20天后上证指数砸破998点,砸盘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被管理层超常规培育的机构投资者:基金。而被迫斩仓的基金也有自己的苦衷,股权分置改革需要良好的市场氛围和环境,现在具备吗?基金不砸盘,大盘也没有人呵护。
6月8日,沪深两市井喷,所有的人都问神秘的资金从何而来,行情又会持续多久?因为显然,当天300亿的成交量不会出自基金,也不会出自券商,更不会出自QFII。基金是自身难保,券商是有心无力,QFII则是有劲无处使。能够如此规范划一、能够如此肆无忌惮,能够如此斩钉截铁,又能够调动如此巨资的没有别人,只有一个人。
20天中,管理层组织了无数的座谈会,尚福林发表了N次讲话,但是大盘并不买账,就是“威逼利诱”之下组织的基金“勤王”行情也只是走了短短的6个小时。这一切都说明,“大猫”的分量越来越重。
非常手段只适用于非常点位,非常行情营造的是股权分置试点表决顺利进行所需要的莺歌燕舞。
这是其一。
6月9日,预期之中的利好如期而至,中国证监会宣布,基金公司可以动用自有资金购买基金,而在此之前,管理层为避免“瓜田李下”禁止基金公司如此操作。虽然这部分的资金量并不大,最多不过40亿左右,不及4000亿基金规模的1%,但是管理层的出发点是明确的,为基金自救打开一条通路,和前期公布的上市公司可以回购流通股一样,都是“分散救市”的题中之义。
众所周知,基金已然成为流通股的大股东,对于试点方案,基金基本上握有否决权。基金的态度直接决定试点成功与否。管理层一方面在联席会议上对基金经理耳提命面,统一上收基金公司的投票权;一方面又在投票之前释放利好政策,两手抓,两手都硬。
这是其二。
三一重工公布试点方案后虽然麻烦不断,方案也是一改再改,但是从二级市场股价的走势看,基本上维持在第一个涨停板上方震荡,停牌之前还有15%的涨幅。流通股大股东前后没有变化,说明绝大多数投资者认可这个方案。
清华同方的大股东很顽固,坚决不肯改方案,股价在两个涨停之后下调幅度较深,曾经跌破第一个涨停板,但是停牌前还是收在第一个涨停之上。清华同方的流通股股东进出比较大,基金易方达是第二大流通股股东,但是试点公布后择机退出,不过大多数基金选择了持仓观望,说明大部分基金对此不持否定态度。
这是其三。
综合一二三,第一批吃螃蟹的试点公司在各方面的保驾护航之下会顺利靠岸。
问题是一二三这样的因素会维持多久。
媒体报道6月8日的行情,喜欢用井喷来形容,井喷的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喷得越高,回落得越多。中国股市历史上有过4次井喷行情。
第一次发生在1994年8月1日。上证指数在经过了长达一年的下跌后,摸到325点,证监会推出三大政策救市,当天大盘暴涨223点,涨幅达到68.6%,一个半月后,指数冲高1052点,32个交易日涨幅224%。不过,10月1日之后,大盘再次暴跌,直落500点区间。
第二次发生在1995年5月18日。由于国债期货叫停,期市资金杀入股市,三天之中,上证指数从582点涨到926点,涨幅达到60%,但仅仅维持了3天。
第三次发生在1999年5月19日。由于宣布三类企业资金可以入市炒股,一个月中,上证指数从1047点涨到1756点,涨幅超过60%,期间人民日报发表股市恢复性上涨的评论员文章,但6个月之后,股市跌跌不息,直落1300点附近。
第四次发生在2002年6月24日。由于国务院宣布停止国有股减持,当天股指从1562点涨到1707点,第二天更是摸高1748点,两天之中涨了将近200点,涨幅超过10%。第一天的成交创下两市1062亿的天量,天量之后理应见天价,但是第二天却只在盘中见了1748点,收盘居然收出1706点的绿盘。事实证明,“6•24”行情成为券商的逃命行情,也是中小散户新一轮延续至今的噩梦的开始。
四次井喷行情,井喷的力度一次比一次小,井喷的幅度一次比一次低。始于8月集合竞价的这一轮井喷行情,第一天的涨幅达到8.12%,第二天的涨幅才达到1.39%。第一天放量317亿,第二天仅仅增量9个亿。第一天,竞价开出20个涨停板,第二天竞价才开出2个涨停板。第一天指标股集体行动,第二天指标股就分道扬镳。第一天中信证券涨停,第二天还是中信涨停,第一天是将中石化拉到了涨停,第二天还是靠中石化的拉抬,大盘才收在了1131点。今天,中信还会涨停吗?中石化还有上涨空间吗?
管理层手中的“大猫”并不是用来造市的,大盘脱离危险区域,恐慌情绪有效驱逐,目的就已经达到,可以想像等待大盘的将会是贯穿1993—1999年年间的那中弱平衡市,这符合制度转轨的国情,也符合社会稳定的需要。
难办的是基金,增持还是减持,讲政治还是讲效益,必须作出选择。持股不动那是学做鸵鸟,集中砸盘那是自投罗网,但是谁又给一个上涨的理由呢?
水皮曾经提出试点成功的标准,那就是大盘能稳、个股能涨,有人认为应该改为大盘能涨,个股能稳,但是偏偏没有想到,如果出现了大盘涨,个股跌的情况,试点算成功还是算失败。
…………………………………………………………………………………………
虾米是不知道未来该怎样的,但知道如果股票市场现在能变好的话得有另一批人进来,让现在在里面的人出去,否则的话还是在家抱孩子玩保险一点。——仅以此文结尾吧!
在文尾感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如果各位有对股票市场有信心的可关注能否直接上到1500点后横盘,否则的话股指到了长期上升线处会继续下落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是等待下去把钱包保护好为要。
___________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