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得到奶奶的保证,温柔哄小鸡小鸭。
“你们放心慢慢吃啊,我们不会拿你们当菜。”
宋清雅一脸骄傲对姜念道:“咱们家的孩子们多有爱心呢。”
姜念笑笑:“还好没养猪,不然也吃不成猪肉了。”
宋清雅却很有兴趣:“养猪,上哪里能买到猪仔啊?”
“我觉得养猪也挺好的,家里的菜叶都吃不完呢。”
姜念:那是我灵泉水浇的勤快。
她可不想养猪了:“我也不知道,估计没地方买。”
“猪光吃菜叶子可不长膘,要吃豆渣和红薯的,日常这些粗粮得占百分之四十。”
宋清雅闻言直呼:“那可养不起,人都不够吃的。”
自从她表妹逃荒来过一回后她对主粮珍惜无比。
吃饭时,一粒米都不敢浪费。
姜念见地瓜叶长出来了,走过去看情况。
宋清雅:“这地瓜不知道结果了没有?”
“拔开看就知道了。”
姜念随手拔开一丛地瓜根,挖出来看。
地瓜才小指头大小。
长的数量也不多。
重新埋了回去。
随后,把一些地瓜叶侧枝藤蔓从地上拔起来,摘下不少。
宋清雅疑惑:“不是长得挺好的吗,你拔了就不结地瓜了。”
姜念耐心解释:“这地瓜叶要是根系过于发达,就会把土壤的营养全部吸收,只顾着长上面的叶子,埋在底下的主藤就不结果了。”
“这种根系农作物,不是上面长得越好越好。”
“原来是这样啊。”宋清雅若有所悟。
随即又问:“那南瓜我种上面的,也是在上面结果的,为什么只开花不结果?”
姜念过去看情况,家里种了两根南瓜藤,藤曼长得很好,花也开了很多,但一个果子都没结出来。
“这种应该是授粉不足,家里的蝴蝶蜂蜜太少。”
宋清雅:“这问题怎么解决啊?”
姜念:“可以人工授粉。”
“怎么人工授粉?”宋清雅听得稀奇。
姜念指着藤蔓上的两种花,教她辨识:“这是雄花,这是雌花。”
宋清雅顿时瞪大了眼睛:“啊,我以前都没注意到一根藤蔓上开的花还有两种呢。”
姜念:“人分男女,植物也有雄性和雌性。”
她把雄花对着雌花罩上去,用草绑住。
“这样绑着三天,就能充分授粉了。”
“过几天你把雄花摘了,防止它继续吸收土壤的养分。”
宋清雅眼里写满钦佩:大长见识了!
“念念,你可真厉害啊,像个农业专家。”
姜念谦虚一笑:“我在农村长大,这是基本常识。”
后来那些教授和知识分子下乡还有一个原因就在城市生活多年,没种过地,导致五谷不分,不接地气。
让他们下乡种地,命运和农民交织一起,才会理解并同情农民。
忙完这里,姜念看到刚长出来的小白菜被蚜虫吃掉了不少。
一旁的几株辣椒长得还不错。
她便拿了个簸箕去厨房,从灶膛掏出了一簸箕的草木灰,均匀撒在菜地里除土壤的虫。
随后又摘了些辣椒和辣椒叶子,剁成碎片加开水浸泡,加少量肥皂水,做成一大桶有机农药。
宋清雅再次请教:“念念,你在做什么啊?”
“做农药,刚才我发现菜叶子下面有不少虫子了,得及时除虫,不然我们很快就没菜吃了。”
宋清雅疑惑:“这些辣椒水不会让菜叶子淹死吗?”
“不会,辣椒叶子和辣椒含杀虫成分,用它们当农药再好不过。”
“你这多费事啊,要不要用六六粉和滴滴涕啊?我看有的人家就用这两种农药杀虫。”宋清雅提议道。
姜念马上想到这两种农药在这个年代已经引进,并在我国农业上普及推广开来了。
甚至有人用六六粉杀头发里的虱子,散在房间各处当万能杀虫药。
但这两种广谱农药后来被发现对植被和人体健康有严重的破坏性。
经常有农民在喷药过后皮肤过敏起疹子,甚至中毒休克的事件发生。
六十年代中期已经有农业专家研究了这两种农药的副作用,逐渐限制使用,在八十年代就完全停止生产使用了。
“妈,咱们家可不能用六六粉,这东西虽然能杀虫子,但对人体也有毒,渗入蔬菜后,还会残留在植物中,我们炒菜吃了就把农药残留吃进肚子里了,日积月累,五脏六腑就遭受伤害了。”
宋清雅听她这么一说,慌张道:“我还买了一包回来备用呢,那我赶紧扔了。”
等她找出来,姜念立马进行无害处理,兑了些草木灰洒在房子后面的墙根上,埋上土盖住,用来防止白蚁和蛇虫。
并告知孩子们,不能去那边挖土玩。
孩子们都记住了。
姜念想着这个农药残害知识最好普及告知更多人,否则,在外面买的瓜果蔬菜可能都含有这种农药残留,终究会祸害自己的家人。
她忙完回屋里写了一篇制作健康农药的文章,准备投稿到报社去,如果更多人掌握了自制有机农药的方法,一定会乐于用这些方法防制虫,毕竟这年代买农药也是一大笔开支,能自己做,可以节约不少买农药的钱。
霍骁今晚下班得比较晚,是乘坐吉普车回来的。
不过,吉普车来了两辆。
孩子们听着刹车声,立马跑了出去。
“爸爸回来了!”
霍骁下车后,没有马上进院子,站在原处等后面的人。
他这辆车另外下来了两人,林绍刚和林绍堂两兄弟。
后面那吉普车下来的是刘振东和林至诚。
“爸爸,爸爸!”
铮铮楚楚欢喜叫着。
“家里来客人了吗?”
“是啊。”
霍骁伸手要抱娃,林绍堂和林绍刚抢先一步,各抱起一个。
“铮铮楚楚,还记得我吧?”林绍堂讨好地笑问。
两娃童言无忌:“你们以前来过我们家,怎么又来了,我妈妈可不欢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