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被床头的老闹钟闹醒的。
不是那种能调静音的电子闹钟,是铁皮做的,指针“滴答滴答”转了一晚上,闹铃一响跟敲钟似的,震得我耳朵嗡嗡疼。
我伸手按停的时候,手指还碰到了枕头边的《七里香》磁带——昨天晚上听着歌睡着的,磁带还在复读机里卡着。
一想起今天要去学校等分数线,我心里就跟揣了只兔子似的,“怦怦”跳个不停。
前世就是今天,我在公告栏前看了三遍自己的分数,618分,离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分数线就差2分。
站在那儿愣了半天,眼泪差点掉下来。
后来填志愿的时候,盯着“南京大学”那四个字看了好久,还是划掉了,填了本地的二本。
这一世,可千万不能再差了。
“林默!醒没醒?赶紧起来!晓丫头都在门口等你了!”
我妈的声音从院子里传进来,还带着点熬粥的香味——今天早上熬的是小米粥,我最爱喝的。
我“噌”地一下坐起来,袜子穿反了都没顾上换,趿着拖鞋就往门口跑。
刚拉开门,就看见苏晓站在槐树下。
穿着浅白色的短袖,手里拎着个布袋子,头发扎成马尾,额前碎发别着个小雏菊发卡——就是上次我跟她去镇上买的那个。
“你咋才起啊?”她看见我就笑,眼睛弯成月牙,“我妈早上煮了茶叶蛋,给你带了两个,还热着呢。”
我赶紧接过来,布袋子里的温度透过指尖传过来,暖到心里。
我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昨晚没睡好,总梦见分数线差一分,急得醒了好几次。”
“我也是,”苏晓往自行车那边走,“我梦见我考了600分,没考上南京大学,坐在公告栏前哭,你还过来安慰我。”
我心里一紧,赶紧说:“放心,肯定能考上!你平时成绩那么好,肯定没问题。”
“你也一样,”她回头看我,眼睛亮晶晶的,“你数学那么好,肯定能过计算机系的线。”
我推着二八大杠跟上去,“我带你!坐稳了。”
苏晓轻轻坐上来,手搭在我腰侧,指尖软软的。
这次比昨天抓得紧了点,不是只挨着衣服,是轻轻攥着我的衣角。
我心里甜滋滋的,脚底下却不敢快,慢慢蹬着车,怕晃到她——今天可得小心点,别出啥岔子。
路上的风特别舒服,带着点玉米地的香味。
路边有个卖早点的摊子,老板正吆喝着“油条豆浆,五毛一套”。
还有个卖冰棍的老奶奶,推着自行车慢慢走,箱子上盖着厚厚的棉被。
苏晓突然说:
“昨天我妈跟我说,要是咱们都考上南京大学,就跟你爸妈商量,开学的时候一起送咱们去南京,顺便去夫子庙吃鸭血粉丝汤。”
我心里一暖,赶紧点头:
“好啊!我爸昨天还跟我说,想带咱们去玄武湖划船呢,说南京的湖比咱们村的池塘大多了。”
“真的吗?”她的声音里带着笑,手攥着我的衣角更紧了点,“我还没见过大湖呢,只在电视上看过玄武湖的照片,特别美。”
我笑着说:
“到时候咱们不仅去玄武湖,还去夫子庙、中山陵,把南京好玩的地方都逛遍。”
骑出村口的时候,遇到了赵磊。
他骑着个二八大杠,车把上挂着个书包,老远就喊:
“林默!苏晓!你们咋才走?王浩让我跟你们说,他脚好点了,让咱们查完成绩给他打电话!”
“知道了!”我赶紧应着,“你也去学校等分数线?”
“是啊!”赵磊骑到我们旁边,“我估了550分,想报本地的警校,要是考上了,以后就能抓骗子了,比如李叔那种!”
我和苏晓都笑了——自从李叔那事儿之后,赵磊就总说以后要当警察,抓遍所有骗子。
骑到镇上的时候,路上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去学校等分数线的学生和家长。
有的家长骑着自行车,后座带着孩子,有的学生跟同学一起,手里拿着准考证,脸上又紧张又期待。
苏晓突然说:“你看前面,好像是咱们班的张倩,她也去学校。”
我往前一看,果然是张倩,她正跟她妈一起走,手里拿着个笔记本。
我赶紧喊:“张倩!等等我们!”
张倩回头看见我们,笑着跑过来:
“你们也去学校啊?我昨天估了605分,想报师范大学,你们呢?”
“我想报南京大学中文系,”苏晓说,“林默想报南京大学计算机系。”
“真的?”张倩眼睛亮了,“那你们俩要是都考上了,就能一起去南京了,真好!我要是考上师范,以后说不定还能当你们的老师呢。”
我们四个一起往学校走,路上聊了好多高考后的计划。
张倩说她想暑假去打暑假工,赚点零花钱。
赵磊说他想跟王浩一起去打篮球,等王浩脚好了就去。
苏晓说她想暑假学做饭,以后去南京上学能自己做饭吃。
“你呢林默?”苏晓问我,“你暑假想干啥?”
我心里一暖,笑着说:
“我想跟你一起去镇上的书店看书,还想跟你一起去买周杰伦的新专辑——听说下个月要出《叶惠美》了。”
苏晓的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好啊。”
赵磊在旁边起哄:“哟哟哟!林默你咋不跟我们一起去打篮球啊?就知道跟苏晓一起去看书!”
我脸也红了,赶紧说:“打篮球也去!等王浩脚好了,咱们一起去。”
张倩笑着说:“赵磊你别起哄了,人家林默和苏晓本来就好,以后一起去南京上学,多好啊。”
我们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
学校门口已经挤满了人,大多是学生和家长,都往公告栏的方向挤。
公告栏在学校门口的左侧,用红布盖着,旁边站着两个老师,正拿着话筒喊:
“大家别挤,按班级排队,等会儿揭开红布就能看了!”
我和苏晓赶紧往我们班的队伍里挤,赵磊和张倩也跟在后面。
苏晓的手一直攥着我的衣角,我能感觉到她在抖——她也紧张。
“别紧张,”我小声跟她说,“你平时成绩那么好,肯定能考上。”
“你也一样,”她抬头看我,眼睛亮晶晶的,“你数学那么好,肯定能过计算机系的线。”
我们站在队伍里,听着周围的人议论。
有的说“今年题目难,分数线肯定低”。
有的说“我估了620分,不知道能不能上重点大学”。
还有的家长在跟老师打听自家孩子的情况。
大概等了十分钟,校长拿着话筒走过来,说:
“现在揭开红布,大家按班级排队看,别挤,每个人都能看到!”
两个老师把红布揭开,公告栏上贴满了白色的分数单,按班级排得整整齐齐。
我们班的分数单在最上面,我一眼就看到了“苏晓”两个字。
我赶紧拉着苏晓挤过去:“你看!你的分数!”
苏晓顺着我的手指看过去,眼睛一下子亮了——
“苏晓,语文120,数学115,英语125,文综135,总分605?不对,等会儿,我再数一遍。”
她揉了揉眼睛,又数了一遍,声音都有点抖:
“语文120,数学115,英语125,文综135,总分605?不对啊,我估的是615分,怎么少了10分?”
我心里一紧,赶紧帮她数:
“语文120,数学115,英语125,文综135,加起来是605分?不对,120+115是235,235+125是360,360+135是495?不对不对,我数错了!”
周围的人都笑了。
张倩也过来说:“你们俩别慌,我帮你们数——语文120,数学115,英语125,文综135,加起来是605?不对,文综是135吗?我看是145吧!”
苏晓赶紧再看,眼睛一下子亮了:“对!是145!我看错了!120+115+125+145=605?不对,120+115是235,235+125是360,360+145是505?不对,我是不是傻了?”
我赶紧拿出笔,在手上算:
“120(语文)+115(数学)=235;235+125(英语)=360;360+145(文综)=505?不对啊,这也不对。”
旁边的班主任走过来,笑着说:
“你们俩别慌,苏晓的总分是615分,文综是145,数学是115,语文120,英语135,加起来正好615分。刚才你们数错英语分数了。”
苏晓一下子松了口气,眼泪差点掉下来:
“真的?615分?那南京大学中文系的预估分数线是610分,我考上了?”
“考上了!”班主任笑着说,“你这孩子,平时那么细心,怎么一到查分就慌了?”
我也松了口气,心里比自己考上还开心。
苏晓拉着我的手,小声说:“该你了,你快去看你的分数。”
我赶紧往公告栏上找“林默”两个字,眼睛扫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在中间找到了——
“林默,语文115,数学138,英语125,理综144,总分622分。”
622分!
我愣了一下,以为自己看错了,又看了一遍——真的是622分!
比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预估分数线618分,多了4分!
我心里一下子就炸开了,比考上大学还开心。
苏晓也凑过来看,眼睛亮了:“622分!你考上了!你真的考上了!”
我看着她,笑着说:“咱们都考上了!以后可以一起去南京了!”
周围的同学都围过来,跟我们祝贺。
赵磊拍着我的肩膀:“可以啊林默!622分!以后去南京可得好好照顾苏晓!”
张倩也笑着说:“你们俩真是太厉害了,都考上南京大学了,以后就是南京的同学了。”
苏晓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拉着我往旁边走:
“咱们去给王浩打电话吧,他肯定在等咱们的消息。”
学校门口有个公用电话亭,我们走过去的时候,还有人在排队。
苏晓站在我旁边,手还攥着我的衣角,小声说:
“我现在还觉得像做梦一样,咱们真的都考上了。”
“不是做梦,”我笑着说,“是真的,咱们以后可以一起去南京,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去夫子庙吃鸭血粉丝汤。”
“嗯!”她点点头,眼睛里满是期待。
终于轮到我们打电话了,苏晓先打给王浩。
电话接通后,她笑着说:
“王浩!我们考上了!我考了615分,林默考了622分,都考上南京大学了!”
电话那头的王浩也很开心,声音都有点抖:
“真的?太好了!我也考上了,我考了580分,考上本地的师范了!以后你们去南京,可得经常给我打电话,给我寄南京的特产。”
苏晓笑着说:
“好!以后我们去南京,给你寄盐水鸭、雨花石,你要是想我们了,也可以去南京找我们玩。”
挂了电话,我又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我妈一听我考了622分,在电话那头哭了,说:
“太好了!我儿子考上南京大学了!我这就去跟你爸说,让他给你做红烧肉!”
挂了电话,苏晓看着我,笑着说:
“咱们去镇上买冰棍吧?我请客!庆祝咱们都考上南京大学。”
“好啊!”我赶紧点头,心里甜滋滋的。
我们骑着自行车往镇上走。
苏晓坐在后面,手抱着我的腰,比刚才更紧了点。
路上的风特别舒服,带着点稻田的香味。
苏晓还跟着哼起了《七里香》,声音软软的,比磁带里的还好听。
到了镇上的冰棍摊,老奶奶笑着问:
“丫头,小伙子,要啥口味的?有绿豆的、奶油的,还有巧克力的。”
“我要绿豆的,”苏晓说,“林默,你呢?”
“我也要绿豆的,”我赶紧掏钱,“两串绿豆冰棍。”
老奶奶递给我们冰棍,笑着说:“慢慢吃,别着急,小心冰着牙。”
我们坐在冰棍摊旁边的树荫下,慢慢吃着冰棍。
苏晓突然说:
“林默,开学的时候,咱们一起去南京好不好?让你爸妈和我爸妈一起送咱们,顺便去夫子庙吃鸭血粉丝汤,去玄武湖划船。”
“好啊!”我赶紧点头,“我爸妈肯定同意,他们昨天还跟我说,想带咱们去南京玩呢。”
“真的?”她的声音里带着笑,“那太好了!我还没见过大湖呢,也没吃过鸭血粉丝汤,只在电视上看过。”
“到时候我带你去吃最好吃的鸭血粉丝汤,”我笑着说,“听说夫子庙旁边有一家,特别有名,汤鲜得很。”
“嗯!”她点点头,咬了一口冰棍,小声说,“林默,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可能还在担心分数线,也不会这么开心。”
“谢我干啥,”我笑着说,“咱们是朋友啊,再说,我也很开心能跟你一起去南京。”
“不止是朋友,”她小声说,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以后咱们还是同学,在南京的同学。”
我心里一暖,赶紧说:
“对!以后咱们还是南京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一起过大学的日子。”
吃完冰棍,我们又逛了逛镇上的书店。
苏晓想买本《红楼梦》,说上大学要学中文系,得提前看看。
我帮她挑了本精装版的,她特别开心,说:
“以后咱们去南京,我把这本书带去,咱们一起看好不好?”
“好啊!”我赶紧点头,“我也买本计算机的书,咱们一起学习。”
逛到下午三点多,我们该回家了。
我推着自行车,苏晓坐在后面,手里抱着《红楼梦》,手还是抱着我的腰。
路上遇到了张婶,她正提着菜篮子往村里走,看见我们就笑:
“林默!晓丫头!听说你们都考上南京大学了?真是太厉害了!”
“婶子客气了,”我赶紧说,“都是平时努力的结果。”
苏晓也笑着说:“婶子,以后我们去南京,要是有机会,还会回来看您的。”
“好啊好啊!”张婶笑着说,“你们路上慢点,回家跟你爸妈报喜去。”
回到家的时候,我爸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拿着个鞭炮。
看见我们就说:“儿子!你考上南京大学了!我这就放鞭炮庆祝!”
我妈也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个红包,塞到我手里:
“这是给你的奖励,以后上大学要好好读书,别辜负爸妈的期望。”
苏晓站在旁边,笑着说:
“叔叔阿姨,林默肯定会好好读书的,他平时学习可努力了。”
我妈笑着说:“晓丫头,你也考上了,真是太好了!以后你们在南京要互相照顾,别让我们担心。”
“嗯!”苏晓点点头,“阿姨,我会的。”
晚上,我家做了一大桌子菜,红烧肉、糖醋排骨、炒鸡蛋,都是我爱吃的。
我爸还开了瓶白酒,喝了两口,笑着说:
“我儿子考上南京大学了,以后就是大学生了,我也能在村里抬起头了。”
我妈也笑着说:
“是啊,以后咱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对了,晓丫头她妈刚才来电话,说想明天请咱们去她家吃饭,庆祝你们俩考上大学。”
“好啊!”我赶紧点头,心里满是期待——明天又能见到苏晓了。
吃完饭,我坐在院子里听《七里香》。
磁带在复读机里转着,“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
苏晓也在她家院子里,我能听见她跟她妈说话的声音,偶尔还能听见她哼歌的声音,跟磁带里的一样好听。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红包,又想起白天查分的场景,心里满是踏实。
这一世,我终于没有遗憾了。
考上了南京大学,能跟苏晓一起去南京,爸爸也放弃了买原始股的想法,家里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迷迷糊糊快睡着的时候,我听见苏晓在她家院子里喊:
“林默!明天咱们一起去镇上买报志愿的参考书好不好?”
我赶紧答应:“好!明天我去找你!”
她笑着说:“好!明天见!”
我躺在椅子上,笑着闭上眼睛。
明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